國內藍圖開啟,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顛覆性產品。2023 年 11 月 2 日,工信部印發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,明確指出: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、G端制造、新材料等先進技術,有望成為繼計算機、智能手機、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,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,重塑產業發展格局。
明確發展目標,2025年實現整機批量生產,2027年要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。《指導意見》明確指出發展目標:到2025年,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,“大腦、小腦、肢體” 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,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。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并實現批量生產,在特種、制造、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,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。培育 2-3 家有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,打造 2-3 個產業發展集聚區,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、新模式、新業態。
2)到2027 年,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,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,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,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,應用場景更加豐富,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,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。
展場景應用:《指導意見》從特種L域、制造業典型場景、民生及重點行業三類方向提出意見措施。
➢ 一是加快人形機器人在特種環境應用,面向惡劣條件、危險場景作業等需求,強化復雜環境下本體控制、快速移動、準確感知等能力。
➢ 二是聚焦3C、汽車等制造業重點L域,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,打造人形機器人示范產線和工廠,在典型制造場景實現深度應用。
➢ 三是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、家政等民生L域服務應用,滿足生命健康、陪伴護理等G品質生活需求,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業、物流等重點行業應用落地,提升人機交互、靈巧抓取、 分揀搬運、智能配送等作業能力。
回顧歷史,早在1986-1993年,日本本田公司接連開發了E0 到E6等7種行走機器人,只有腿部結構,主要用于研究行走功能。1993 年,公司在研制的P1基礎上加上了雙臂使其初具人形,而后同年完成的P3則是 ASIMO 的原型。2000 年,本田公司推出ASIMO;2013 年,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推出 Atlas,能夠在碎石堆上行走。
當前人形機器人的主要布局者多為科技公司,也有多家跨界公司入局。美國 1X technologies 公司與 ADT commercial 合作成功開發的 EVE 機器人可用于安保、護理、調酒等場景,目前在售,每月可生產10臺,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開始投入使用;公司的 NEO 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安保、物流、 制造、機械操作以及處理復雜的作業,2023 年底開始接受預訂。英國 Engineered Arts 研發的 Ameca 機器人可以在與人類互動時檢測情緒和年齡,并可以用常見的表情進行交流,主要應用于 實驗研究、展覽、接待、教育等L域。國內有小米 Cyberone 重建真實世界、實現運動姿態平衡、感知人類情緒;優必選 Walker X 主要應用于科技展館、影視綜藝、商演活動、政企展廳;智元機器人遠征 A1 預計先應用在工業制造L域,隨后逐步走向 to C 應用。
資料獲取 | |
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|
|
新聞資訊 | |
== 資訊 == | |
» 機器人底盤設計同步驅動結構的輪子裝配 | |
» 移動機器人輪子類型的選擇,輪子的結構和裝 | |
» 輪式引導機器人的輪子設計方案:四種輪子類 | |
» 六腿機器人(六腳)設計案例參考:Laur | |
» 四腿機器人機器狗設計案例參考:AIBO, | |
» 雙腿機器人(雙腳)設計案例:SDR-4X | |
» 單腿機器人的優缺點:不需要協調,難是保持 | |
» 類人形機器人腿的構造與設計:腿的自由度提 | |
» 仿人形腿式移動機器人的優缺點:適合于粗糙 | |
» 迎賓前臺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方案:電源系統 | |
» 迎賓機器人外形結構設計方案:卡通形象,觸 | |
» 導引機器人內部之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傳感器, | |
» 移動機器人內部之速度和角速度傳感器,檢測 | |
» 智能機器人內部之位置角度傳感器,設定位置 | |
» 國家標準丨GB/T 45993-2025 | |
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![]() 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
![]() 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
![]() 機器人底盤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