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本智能的深化發展將建立在創新變革、安全規范等多重維度的平衡之上。這需要通過有效的治理策略來實現平衡, 規避 AI 繁榮背后潛藏的風險。由此引出的 AI 治理和實踐,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,更是社會問題,需要全社會共同 面對。作為目前 AI L域主力軍的頭部科技企業亦紛紛擁抱 AI 倫理和治理,并努力將“人的因素”納入產業布局和實 踐當中。
根據騰訊研究院GJ研究員曹建峰的總結 ,2016 年至今,從原則到實踐,AI 科技倫理成為“必選項”經歷了如下三 個階段。
原則爆發階段:各大行業和一些知名企業及研究機構提出了自己的 AI 倫理原則。2016 年,谷歌、微軟、亞馬 遜、Facebook、IBM 等五大科技公司聯合成立了“人工智能伙伴關系”(Partnership on AI),旨在促進 AI 技術的公 益、安全、可信、透明和可理解性,以及保護人類的社會和文化價值。2017 年,歐盟委員會發布了《歐洲人工智能戰 略》,提出了“人本”的 AI 愿景,強調 AI 技術應該尊重人類的尊嚴、自由、民主、平等、法治和人權,并提出了一系列 的行動計劃和措施。
共識尋求階段:加強 AI 國際治理,OECD 等機構主張推動建立國際公認的倫理框架準則。2019 年,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發布了《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報告》,提出了“人類中心”的 AI 原則,強調 AI 技術應該以人類的尊嚴和權利為核心, 以人類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為基礎,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倫理指導和建議。
倫理實踐階段:很多企業都在探討如何將 AI 原則貫徹到日常技術實踐中。例如,Google Cloud 采取措施打造負責 任的 AI;微軟設立負責任 AI 辦公室,多面推進負責任 AI 的落地實施。
已有的行業實踐包括設立倫理委員會,組織培訓和審查,以確保在設計活動中考慮倫理要求;構建“AI 模型說明書”, 推動 AI 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釋性。例如,谷歌推出的“模型卡”工具集(Model Card Toolkit),以及 IBM 的 AI 事 實清單等。行業實踐還包括以倫理工具方式呈現的“倫理即服務”,針對可解釋、公平、安全、隱私等方面的倫理問 題,研發并開源技術工具。例如,IBM 根據其 AI 倫理的五大支柱——可解釋性、公平性、魯棒性(穩健性)、透明性、 隱私性,提出了 5 種針對性的技術解決方案
資料獲取 | |
安防機器人發現入侵者并驅逐 |
|
新聞資訊 | |
== 資訊 == | |
» 國家標準丨GB/T 45993-2025 | |
» 移動機器人單個輪子動力學模型:輪子剛體? | |
» 全方位移動機器人運動學模型:增加了機器人 | |
» 雙輪差速移動機器人運動學模型:機器人的幾 | |
» 智能機器人電機的選擇參考要素:負載性質, | |
» 雙輪差速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優點:定位準確, | |
» 商用機器人的全方位輪的優勢:任意方向運動 | |
» 三輪智能機器人的優點:機構簡單,旋轉半徑 | |
» 輪式移動機器人的構成要素:車體、車輪、支 | |
» 智能機器人自主位置的檢測常用的五種方法 | |
» 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種類:車輪數、運動約束性 | |
» 上海市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廣告業創新發展的若 | |
» 杭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“強鏈補鏈” 三年行 | |
» GB/T 45873-2025《信息技術 | |
» 2025AI賦能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報告-解 | |
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![]() 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
![]() 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
![]() 機器人底盤 |
![]() |